【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孩子也常常以哭鬧表達嗎?其實這可能與孩子的行為與習慣有關。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劉又菱指出,當孩子對說話不感興趣時,其實是因為大人在他說話之前,已經搶先一步直接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也因此孩子逐漸習慣以眼神或動作完成互動交流,長期下來孩子就養成不會主動說話的習慣。
家長應創造孩子表現機會 避免默許孩子習慣不說話
事實上,當孩子總用哭鬧作唯一表達方式時,家長不妨可嘗試創造讓孩子表現及練習的機會,而非默許、容許及最後妥協。劉又菱治療師表示,通常大部份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在第一次接受語言早療的評估過程中,幾乎都不會發出聲音,直到看到喜歡玩具被搶走或用哭鬧方式表達想要的意思而換得家長妥協給予,就埋下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之一。
從孩子感興趣活動開始 家長應耐心引導
劉又菱語言治療師說明,其實想讓孩子學會表達,首先要先讓孩子注意到他人,願意與他人互動甚至模仿他人的動作、口型以及語音,這時就可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開始,像是對吃比較有興趣的孩子,可讓孩子練習坐在固定坐位,透過較誇大的口型及語氣,做出張嘴「阿」或咀嚼的動作等,引導孩子注意力進而達到學習模仿的目的。
嘗試後不見效果 應尋求專業協助
此外,若孩子有嘗試表現時,就可鼓勵及餵食下一口食物,再次做出互動的行為,家長在過程中也要耐心等待與引導,千萬別因一時著急,反而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與成長機會。劉又菱語言治療師強調,家長也要注意應盡量減少孩子使用3C產品的時間,避免過大聲光刺激減少孩子對其他事物興趣,若發現嘗試後效果不如預期,則應尋求專業協助,進行早療評估。
【延伸閱讀】
家長注意!你的孩子FoMO了嗎? 當心新興平台藏「致命陷阱」
孩子有自閉症人生就完了嗎? 學齡前早療有效翻轉疾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0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留言列表